西藏公路上,沿途經常可以看到虔誠磕頭的族人,許是要轉山、轉湖,或是懷抱更大的心志與毅力,要一路長磕頭到拉薩朝聖;或是為贖罪,或是求佛祖祝福,這一走,至少都要一年半載的,甚至兩三年的時間...

聽藏人導遊說,有這樣虔誠心志的族人,通常是全家有志一同、發願徒步磕頭到聖地;為籌措足夠的旅費,必須變賣所有家產,包括房屋田地家畜。一旦完成朝聖之旅、歸返家鄉,全村都會熱烈的歡迎,並幫助他重新設置房屋、田產。因為全村也會因此獲得佛祖更大的祝福。 千百年來,對佛祖的虔誠信仰,已然生根在藏人心中,成為血液的一部分,更是生活的全部。
 
轉經、唸經是生活,轉山轉湖、長磕頭也是生活;當僧侶或小尼(姑),是個人選擇,也是生活。 曾以為,藏人送孩子當僧侶,是因為生活太窮了,怕養不起孩子,只好送到寺廟,至少有飯吃,有機會長大。原來,讓孩子當僧侶,是對佛祖的虔誠,也是全家的榮耀;而孩子,從小就被教導唸六字真言,心隨意生,自己也有興趣研讀佛經、 當僧侶或小尼;當然,也有機會學習讀書、寫字,孩子的父母當然樂見。
據說,色拉寺在解放之前,僧侶人數曾多達九千多人,培養了許多高知識僧侶;辯經,是最具特色的傳統,也是色拉寺發掘有潛力的佛學僧侶的重要基石。
所謂辯經,其實就是用佛經來闡釋佛經,用提問與答辨的方式來增進對佛經的深刻了解。主問者在問句之前,會先用右手大力拍打左手掌心,反省自己是否有貪心、好吃和欲望?然後再將左手掌心大力向下甩出,表明棄絕的決心。 雖然聽不懂僧侶們的對話,但是看著僧侶認真的表情,加上用力的手勢與動作,還是很有趣。
這位小僧侶似乎對提問者的佛經闡釋感到有些困惑,應該用哪句佛經的話來回應和解釋呢?還是...
哈哈哈,原來是這句佛經是這樣應用的喔!真的?假的?沒在騙我喔!!
天哪,這麼簡單的佛經解釋我竟然沒有想到,我真是笨蛋!!
僧侶的表情是不是很有意思呢?無論是全神貫注,還是激動高昂,依稀可以感受小僧侶內在那份求知求真的迫切渴望。未來,是否能領悟佛法?有機會成佛呢?小僧侶,加油囉!!
 
arrow
arrow

    秋ㄚ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